序~~文章是北京病友妹妹写的,很真实!发这个不是为了博取同情,只为引起社会特别是政府部门的关注,能让所有得这个病的患者能得到更好的救助! 原创 哼哼慢 2018-05-10
06 — 噬血在我们身边 在帮哥哥联系转院的同时,我在网上大量查找“噬血细胞综合症”的相关报道和论文。和所有人一样,这个专业的学术名词让我陌生而畏惧。它是否是一种罕见病?是什么引起的?生存率有多少?是否有被治愈的可能性?我坚信,对此病了解的越多,才越有可能救哥哥。
噬血细胞综合症是一种血液病,起病急,比白血病更凶险。如果将巨噬细胞比喻人体的护卫军队,那么这只军队不止攻击入侵细菌,而且掉头倒戈,攻击人体,将身体的细胞、组织、器官一点点侵蚀。简而言之,即全身免疫系统紊乱。
其实,此病离我们并不遥远。但由于没有单一的特异性临床特征,且地方医院对此病认识较少,因此对于持续高热(该病的首发症状),医生往往作为普通感染来诊治,并由此导致治疗延迟,危及生命。在友谊医院见到的大部分患者,均在地方医院花了十几万冤枉钱,最后才确诊噬血。甚至,曾经隔壁床的小男孩,就因为转来友谊医院迟了五天,最后药石无灵,父母痛不可当。
因此,及早诊治是此病的关键,诊断过程不亚于与死神抢时间。在此,还是由衷感谢北大校医院的严谨态度和北医三院的高超医术:若非校医院对每次普通感冒都进行抽血化验,哥哥的异常血象难以及早发现,可能仍会被当成普通的感冒来治疗;若非北医三院的医生经验丰富,当哥哥在急诊时就进行了大量的检查,对疾病逐步排查最后定位到噬血,连续的高热可能已对哥哥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说实在话,在北医三院时,当我们天真的以为哥哥只是得了普通的病毒性感冒时,医生建议让哥哥去做骨穿,又进一步做白血病、淋巴瘤的排查(近1万块),心里还是有些质疑医院是否存在过度医疗。但是,要知道所有的检验项目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出结果,如果等病情严重再去做检验,往往就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因此,建议大家:首诊,尽量去大医院,其设备齐全,经验丰富,许多恶性疾病往往起于普通症状,如高热。其次,在医院一切听从医生安排,需全心信任。有时候过度医疗真的很难界定,如果最后哥哥的病情证实为只是一次普通的病毒性感冒,也许近两三万的检查费则被界定成过度医疗;然而,一旦“中了彩票”,这一系列检查则是挽救生命的重要一环。
那么,为什么会得噬血呢?噬血有可能是先天性的基因引起,亦可能是由其他病毒或疾病引起的(如罗一笑事件中,小姑娘就是得了白血病并发噬血)。在亚洲人群中,最常见的是EB病毒引起的噬血,哥哥正是此症。
EB病毒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病毒,90%的人群都感染过EB病毒,普通人的免疫系统都可以抵抗EB。但是,当我们感染EB病毒时全身免疫力处于极度低下的状态,身体的守卫军队就有可能被EB打败,叛国投敌,矛头指向本家。
根据统计,EB引发的噬血,保守治疗只有一个月的生命,积极治疗后一年的生存率不过40%。看到这个数据的我,四肢冰凉,心比窗外的冬天更冷。我甚至天真的想,兴许我现在是在做梦……一觉醒来,就能看到哥哥微信给我发的:“早安”。
北医三院的大夫曾感慨,为何哥哥才26岁就会因为感冒触发噬血,按道理来说不应该啊!然而,临近考研,哥哥近一个多月闭门不出,熬夜,吃外卖……加之北京冬天寒冷,门窗紧闭,基本不通风换气,居住环境空气恶劣。大夫了然,年轻人通宵熬夜,加班猝死的都不在少数,更何况是触发噬血。
后来在友谊医院接触各位噬血病友,才发现此病大多患者作息相似:不爱运动,喜吃外卖和烧烤等垃圾食品,常常熬夜……敷着最贵的面膜,熬着最长的夜。这大抵是现在都市年轻人的普遍写照。半夜打开朋友圈,有多少人把咖啡当水喝,又有多少人刚刚给老板赶完文件。
生命就像信用卡,只要透支,都要偿还,有时候还伴随昂贵的利息。
07 — 终于转入友谊 在查资料的过程中,度过了周末紧张又焦虑的两天。从心底里觉得,只要停歇下来,就把哥哥一个人落在了抗病前线。此时的我,无暇顾及腹中宝宝。
当我对着电脑眼球快速转动时,有时候他会用小脚踢踢我,向我示意,仿佛在说:妈妈,我在陪着你呢。
然而,真正让我焦虑的是周一要去见王旖旎大夫。我知道此举必须成功不许失败,务必请王大夫将哥哥收治入院。他们团队有独创的治疗方案,可以快速压制噬血。但是,对于哥哥病情,爸妈连噬血是什么病都没有搞清楚,我也不敢让他们知道的太多。每次,都是拨通电话让我和北医三院的大夫沟通,经我请求,大夫也默认了不敢和我爸妈说太清楚,怕他们承受不住。知道的越多,心里就越苦。
此外,我不得不吐槽一下现行的病历制度。由于各个医院的病历管理是相互割裂的,并且只有出院以后一周才可以自助打印病历,因此当住院患者另寻其他医院医生进行诊断时,手中只有零散的化验单,对于用药,患者每天的情况等等,只能根据医生口述进行记录。并且,在转院过程中,由于上一家医院的检验结果没有出来,同一项目下家医院亦有可能出现重复检查的现象。所幸,从意识哥哥病情严重性时,我就开始根据哥哥汇报的每天身体状况,登陆医院公众号查询的检验结果,以及根据费用明细对用药情况进行摘选,来合并整理。如果没有自己整理出来的病历,即使见到了王旖旎大夫,也是两手空空不知从何说起,何谈病情判断。
我要去北京。心里萌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也由此引发了我和先生的第一次争吵。先生责怪我临近预产期,让腹中胎儿冒险。我就像一头抓狂的困兽,眼看至亲受苦,自己却困在牢笼。先生是一个理智的人,最后我们商议决定他去北京,而我则在家中线上操作。
先生坐了一晚的动车,周一一大早便到达北京直奔友谊医院,和妈妈,以及W兄汇合。在医院候诊区,由于W兄不认识妈妈,先生便拍了妈妈一张照片微信发出到我们和W兄共同的微信群里,以便汇合。
照片中,妈妈似乎一瞬间老去,在医院的椅子上斜倚着静静睡着了。眉头紧锁,眼袋很深,手里还紧紧抱着一个包,里面是哥哥一沓一沓的化验报告。隔着手机屏幕,我有多想去拉拉她的手,告诉她,别怕,我在。正如腹中宝宝安慰我一般。
W兄与我素未谋面,在当天推掉了上午的工作,带着妈妈见王旖旎大夫,跑前跑后,一再拜托大夫要收治哥哥。在这个陌生又忙碌的北京,每个人都像一条列车,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各自想要开往的方向。他不为名,亦无关利,只怀着一颗悲天悯人之心。
正如《无问东西》中深深打动我的一句话,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王旖旎大夫人如其名,美丽而干练,年轻而卓识,认真严谨的翻阅每一页病例。最后和我妈妈说:“阿姨,你儿子的病情不轻,你要有心理准备。但我答应你,我们会尽一切最大的努力。”电话中,妈妈一边落泪,一边和我复述王大夫的话。我知道,哥哥的病情瞒不住他们了。
王大夫让妈妈通知我,这两天手机保持畅通,如果有人出院,随时通知入院,务必保持电话畅通。整一下午,我紧张地握住手机不敢合眼,脑神经的持续紧绷让我开始头疼。 终于,当天下午接到友谊医院住院部的电话:“明天上午来办入院手续吧。”
未完待续 噬血细胞综合征简称HLH,发热是绝大多数患者发病的首发症状,临床上常常首先被认为是感染。
但是当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诊治仍无法解释发热的原因,并且同时出现外周血细胞的减少时,其发生HLH的可能性增加。目前国际的主流学术观点认为,当患者出现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和血细胞减少三联征应当怀疑HLH的可能;或者发热、全血细胞减少合并不明原因的肝衰竭应考虑HLH。提示当患者在病程中同时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血细胞减少以及脾脏或肝脏的异常变化,便需要警惕HLH发生的风险,及时进行与诊断相关的检查。
由于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易延误诊治,疾病本身进展迅速,导致患者病死率较高。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是HLH治疗成功的第一步。
如果您身边有疑似或确诊为HLH的患者,可推荐其加入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友QQ群(431626777),将可得到许多病友切实可行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