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登录

噬血细胞综合征之家

查看: 5833|回复: 0

王昭 教授解答噬血细胞综合征之家病友的十六问 之八

[复制链接]

53

主题

57

帖子

116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
发表于 2019-4-12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噬血细胞综合征之家病友提问(八)

       个别噬血细胞综合征病人的基因检测结果正常,CD107a、穿孔素及NK细胞活性的检测结果均低于正常值,是否就能据此诊断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化疗药是否也会导致这些检测结果异常? 这些指标在后期有恢复正常的可能吗? 儿童和成人病人的诊断标准是否一致?

王昭教授回答:

       首先,什么是基因检测结果正常?我们目前广泛应用的二代基因测序,因为,相对一代基因检测,二代基因检测更高效、经济,但是会遗漏基因位点。因此,二代测序正常的病人不一定是真的正常。在我们的经验中,有些病人二代基因检测的结果显示正常,补做一代测序时却发现存在问题,对于这些病人的最终诊断仍是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因此,基因检测结果的“正常”是需要进行综合判断的。不同的功能学检测的意义不同,NK细胞活性检测:NK细胞活性的检测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病人的疾病状态、是否充足的休息、是否合并其他的疾病等等,都会影响NK细胞功能的结果,但总体来说,NK细胞活性如果持续低下,需要警惕原发噬血。因为目前对原发噬血基因缺陷的认识还不全面,可能仍然存在未知的导致噬血的基因。CD107a的检查结果一般很少受外界环境或者一些免疫状态的影响,它受标本的影响,因此检测CD107a对标本的保存和运输要求高,如果标本保存不到位,或者不能及时运输途、或者标本的运输时间过长,都会导致人为的CD107a功能低下。穿孔素的检测异常主要提示穿孔素基因缺陷,但是匹配度不是特别高。对于穿孔素相关的原发噬血诊断以基因检测为主,但是如果这个病人持续穿孔素检测低下,它常常强烈提示可能存在穿孔素基因缺陷,如果相关基因的二代测序是正常的,那我们就建议进一步做一代验证,所以穿孔素蛋白的检测实际上是对原发噬血的补充和提示。化疗一般会对NK细胞功能检测是有一定的影响,化疗结束以后,一般我们需要等细胞功能得到适当恢复以后再复查NK细胞活性,NK细胞活性会随着噬血的控制逐渐恢复正常。无论是NK细胞活性、CD107a、穿孔素、颗粒酶都需要反复检测,才能对我们临床有更好的提示的作用。儿童和成人的总体标准是相对一致的,当然正常的数值可能有一定的差异的,总体来说,儿童和成人都需要做CD107a、NK细胞活性、穿孔素等检测,这些常规的筛查对早期诊断噬血是极其关键和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热门推荐
4岁男孩嗜血化疗后对比,大佬帮看下
4岁男孩嗜血化疗后对比,大佬帮看下
EB病毒感染引起嗜血,用过7周的依托泊苷,现在用多柔比星脂质体,甲泼尼龙,依托泊苷
51岁噬血
51岁噬血
最新检查报告
25岁脂膜炎引起的噬血细胞综合症
25岁脂膜炎引起的噬血细胞综合症
25岁,去年噬血细胞综合征是6月,今年复发又是6月,刚好一年。医生说是自身免疫
康复6年,为大家加油!前来打个CALL!
康复6年,为大家加油!前来打个CALL!
今天整理微信朋友圈,不小心翻到了2020写的孩子康复的帖子。人真是善忘,我竟
宝宝2岁不明原因噬血,时隔一年后复发,请大佬指点一下
宝宝2岁不明原因噬血,时隔一年后复发,请
宝宝在6个月的时候高烧,到我们这边医院检查确诊噬血细胞综合征。按疗程治疗到停药,
4月2日结疗,马上第二周复查,孩子有点低烧了,是复发吗?
4月2日结疗,马上第二周复查,孩子有点低烧
3岁孩子当时确诊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后期北上北京友谊医院进行四次化疗
7岁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AVCR2基因突变(皮下脂膜组织样T细胞淋巴瘤)
7岁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AVCR2基因突变
小孩7岁,2025年1月5出现鼻阻、发烧、扁桃体化脓,住院诊断为传单,那个时候血像都还
2岁4个月发病,继发eb病毒相关嗜血,停疗停药第三天发烧
2岁4个月发病,继发eb病毒相关嗜血,停疗停
停疗后吃了卢可替尼7天,停药第三天发烧,最高温度38.5,持续烧了2天后,体温恢复正常
9岁孩子慢活移植后四年三个月,单侧隐丸
9岁孩子慢活移植后四年三个月,单侧隐丸
有没有移植后单侧隐丸的孩子?怎么治疗的啊?会不会影响生育?麻烦大家帮我看看。顺便
晴晴小朋友停药一年七个月的康复记录!祝愿所有的小朋友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晴晴小朋友停药一年七个月的康复记录!祝愿
每次想起来那一年,那痛苦的些天,都控制不住的掉眼泪。但又想到还会有得这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工作号
191-5015-3817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免责声明: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病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Powered by HLHHOME.COM! X3.4 © 2001-2019 噬血细胞综合征之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