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登录

噬血细胞综合征之家

查看: 7836|回复: 12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李德威教授临终留下的两张纸条,令人泪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0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北青年报 2018/09/18 12:50

原标题: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临终留下的两张纸条,助力中国崛起!

来源:北洋之家



活着的时候籍籍无名,


但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国脊梁!


9月14日那天,


他走了,留下了10个字……


153734390340201908.JPEG


这位在病床上插着氧气管,


手上扎着输液针仍在坚持工作的人,


李德威


倚靠在病床上的他似乎已经意识到


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仍像个战士一样,顽强冲锋!


弥留之际,他已经说不出话来,


他躺在ICU(重症监护室)病床上


几次用手势示意护士,


想借用她手中的笔,


可他的手也已经很难握住笔,


但仍坚持着,颤抖地写下了


“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


10个大字。


第一次写出来的字


护士不大认识,


他耗尽最后的一丝气力,


又写了第二次……


“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想的不是自己,不是亲人,


而是始终放不下的事业,


和正在崛起的祖国!


153734390376446476.JPEG


他临终都未能放下的固热能,


是一种无污染的地热能源,


固热能的发电利用率


是光伏发电的5.2倍、


风力发电的3.5倍,


同时在获取地热能的同时


还可降低地震及相关灾害的强度。


固热能已经成为全球发达国家


都在争分夺秒追逐和探索的新能源热点。


经过近30年的研究、科考,


他已经初步预测青藏高原、华北地区、


东部南部沿海大面积


存在优质固热能——干热岩。



2018年,李德威在海南琼北


今年3月,利用他的地学与地热理论,


经过66天的钻探,


海南琼北打出了中国东部


第一口干热岩钻井。


他的努力,已经为固热能的开发和利用


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那一天,他激动地对记者说:


大规模系统开发优质干热岩,


可以逐步取代化石能源,


助力海南建成“无烟”国际旅游岛。


可谁也不曾想到,


从那时起,他的生命


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今天是他离世的第5天,


令人惋惜的是,


直到他去世,


我们才第一次听说他!


虽然他的名字我们还很陌生,


但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国脊梁,


他更应该是值得万千国人


崇敬的巨星!


他就是大国脊梁李德威!


NO.1


11次遇险,他在青藏高原


打破“板块假说”


1962年6月1日,


李德威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


1978年,在中国刚刚恢复高考的第二年,


只有16岁的他,


考上了武汉地质学院。


虽说是少年成才


但他深知,学术研究犹如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地质研究更是一个苦差事,


常年日晒雨打、风餐露宿。


可李德威却把自己的坐标


定在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艰苦的地方……


153734390511188324.JPEG


青藏高原是全世界地质学家的向往,


因其独特的地质结构和形成演化,


被国际地学界公认为研究地球的


“最佳野外实验室”。


1989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


用30年的时间,以青藏高原为基地,


建立超越板块构造学说的


大陆动力学理论。


为什么青藏高原的原创理论


要由西方人主导?


心怀地质梦想的李德威萌发了一个念头:


以青藏高原为基地,


率先创建中国人自己的大陆动力学。



1990年,


他参加了“西藏罗布莎铬铁矿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


发现了许多与地质构造学说


相矛盾的现象——


喜马拉雅山主体不是挤压构造,


而是大规模的伸展构造;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板块碰撞带,


公认的碰撞造山的地方却是河谷……


为了弄清这些现象,


从那时开始,


他每年都要花3至4个月的时间


奔波在青藏高原,


足迹几乎踏遍了高原的每一寸土地。


饿了就吃干粮,


困了就睡岩缝。


精瘦的李德威因为善于爬山


被研究青藏高原的老专家戏称为“小山羊”,


那时,他的身体还极为出色,


遇到最长最难走的线路,


别人都已经气喘吁吁,


他还能一路跑着前行!


他常说,科学史上任何重大理论创新


都要经历这个过程,


科学路上会充满艰辛和坎坷,


相信最终对国家、


对社会、对人民会有益。


153734390603076225.JPEG


李德威在青藏高原雪山上


经过多年实地调查,


1992年,李德威提出了


以盆山耦合、下地壳流动


为核心的“层流构造假说”,


一举打破“板块构造假说”,


成为打破板块学说的第一人!


近30年来,


每年夏天,个子并不高大的


李德威都会如期出现在


海拔5000多米的青藏高原,


吃住都在野外,经常星夜兼程,


遇过灰熊、野狼,滑过溜索,睡过羊圈。


30年来,他在青藏高原的行程超8万公里,


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收集第一手资料,


在科考中遇到11次危险,


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李德威生命垂危住院期间,


儿子李喆意外收到父亲的礼物:


科考中李德威遇到的11次危险经历的录音。


2000年,他在藏南科考,


溜索穿越雅鲁藏布江时,


突然卡在30米高的江面上,


进退两难一个多小时后才终于脱困;


153734390640114224.JPEG


还有一次在可可西里野牛沟,


科考队误入牦牛群,


他身穿红色外套,


顷刻被野牦牛包围。


危急之时,他急忙将外套反穿,


才逃脱野牦牛包围圈……


李喆听完了父亲的遇险经历后,


被深深震撼了,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


文弱的父亲在科研中


是一个奋不顾身的英雄。


而李德威的妻子更是泣不成声,


这么多年了,她从未听丈夫说起


他曾遭受过的危险……


NO.2


我绝不会为了评职称


放弃创建自己理论的梦想


李德威是少有的为了


单纯的科学梦想而勇于探索的人。


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


1992年,满怀信心的他


提出“层流构造假说”。


向上级部门专家汇报的时候,


话还没说完,那位专家就打断他:


“美国提出大陆动力学计划才2年,


你就建立了模式,简直是天方夜谭。


很多人暗地里都说李德威傻,


一个教授,不把心思放在申请SCI论文上,


却固执地搞什么科学理论创新。


153734390682454574.JPEG


他从不在乎别人的议论,


更不愿随波逐流,他说:


“我绝不会为了评职称,


放弃创建自己理论的梦想。”


1994年,年仅32岁的他就成了教授。


24年过去了,跟他一起评上教授的人,


大部分都已经提拔,有了更高的职务,


而他,一路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到今天,


始终没有动摇过追寻的科学信念。


153734390720558259.JPEG


在野外考察的李德威教授


李德威对地质工作的务实态度和


教学的严谨作风,更是出了名的。


学生罗文行说:


有一年,他正在青藏高原实地调查,


其间在一个研究上遇到瓶颈,


百思不得其解,


就打电话给在北京开会的导师。


让他想不到的是,


仅仅几天后,导师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罗文行说:当时我惊呆了!


在青藏高原见到老师的那一刻,


我一大老爷们儿,差点儿哭了。


其实,当时李德威的身体已经很差,


医生一再嘱咐他好好休养。


因为担心学生的研究,


李德威便独自一人日夜兼程赶往东昆仑,


和学生一起测制剖面,


实地调研半个月之久。


153734390767796860.JPEG


李德威在打加错地堑达格架温泉


“地质工作事关国家命脉,


容不得半点马虎。”


这是李德威最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


可是对自己的身体和疾病,


他却马马虎虎,


能扛过去,就咬着牙坚持。


2004年夏天,


在可可西里进行地质调查时,


他胃痛大出血,


疼的时候趴在地上动弹不得。


为了不拖延调查进程,


他忍着剧痛仍然坚持每天行走20多公里。


153734390816007004.JPEG


5·12汶川地震奔赴灾区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


中国地质大学组织科技赈灾专家组,


李德威教授第一时间报名。


满目疮痍的灾区景象


深深地刺痛了李德威教授的心,


他说,一定要想办法研究预测地震。


从此,他自筹经费


开始研究地震机理和预测技术。


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后第二天,


他也自费奔赴现场。


此后几年,他提出陆内地震的


热流体撞击成因假说、


地震及关联灾害监测、预测思想与方法,


并发表了一系列地震相关论文,


对芦山、鲁甸、景谷、康定等强震


进行了准确的中、长期预测。


153734390847460742.JPEG



5·12汶川地震实地考察


对科研工作兢兢业业,


对学生教育他更是一丝不苟,


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


2014年,李德威带本科生在周口店野外实习,


他把本该中午前就结束的野外实习


坚持到了下午,


为了在野外教学生们更多知识,


回基地食堂没有饭了,


他就自掏腰包请学生们吃饭。


作为老师,他带学生实习的补助


每天才50元,这样的野外教学实习


还不能纳入职称评定体系,


有些老师会找理由不去周口店,


因为太耽误时间了,


2个月的实习时间,


完全可以写一篇高质量论文!


可他不仅争着去,


更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时时刻刻为教学着想,


时时刻刻为学生的学业着想。


153734390926572599.JPEG


2014年,李德威在周口店教学实习


李德威把生命中最好的年华


都献给了高原地质事业,


献给了地质教育工作,


献给了他的学生们。


身为医生的妻子夏芳非常担心他的身体,


妻子说:搞起科研来,他什么都不顾,


他就一条心,认为献身科学,


为祖国的地质研究做出一点点贡献,


就什么都值了!


NO.3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也没有放弃科研


2018年5月,已经身患重疾的李德威,


精神抖擞地在海南组织召开了


“干热岩选区、勘探和开发学术研讨会”,


极大地鼓舞了地热界同仁


与新能源相关企业的研究与投资热情。


那一天,他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没有人知道他已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


更没有人会想到,


他的寿命,


仅仅剩下了100多天……


153734390955113258.JPEG


2018年5月,李德威主持学会研讨会


李德威的妻子夏芳


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


她目睹了丈夫生命最后几个月的变化,


消瘦、憔悴、眼神也渐渐失去光彩,


病魔在渐渐吞噬他的肌体,


他似乎也预感到那一天愈来愈近,


他还有太多正在做的事没做完,


他还有太多想做的事没有来得及做……


他不顾医生的劝说,


把病房当做办公室,


只要能打起一点儿精神,


他就坚持在电脑前工作。



有一次,学校领导和同事来医院看他,


当时他已浮肿得很厉害,艰难地握了手。


他一见到学校领导,


第一句话说的就是海南3000万


干热岩专项资金和人员的安排。


他说,他已经没力气了,


希望学校关注,


把这件事情办成……


当时李德威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


他患的噬血细胞综合征


怕感染,需要隔离,但他不听,


不断召集学生来论证项目。


9月9日,在他去世前的五天,


他还和自己的本科生、


硕士生、博士生共10多人


在病房开了“组会”,


每个人就自己的学业进展、


科研项目进行了汇报。


153734391019631024.JPEG


当时,他说话已很吃力,


但还是一对一地对学生的问题


进行回复指导。


特别是对‘干热岩’的研究情况,


他提出下一步研究思路。


9月10日,是教师节,


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


在微信上给老师发来祝福,


他们都还收到了“谢谢”的回复……


命运留给他的时间太短了,


仅仅四天后,他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弥留之际,他用尽最后的气力写下:


“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


这十个歪歪扭扭的字,


凝结的是他一生的心血,


更是他心里最牵挂的、


最放不下的梦想和事业!


153734391049689985.JPEG


他的设想是大规模利用固热能,


尤其是在发电领域。


弥留之际,还牵挂这件事,


忧国忧民的情怀怎不令人动容?


若没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定力,


若没有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


若没有一种甘于寂寞的情怀,


若没有一种为国奉献的信念,


怎能在生命短暂的岁月里,


在与病魔抗争的分分秒秒里,


为国家、为民族耗尽最后的心血,


奉献至生命的最后一秒!


可他还那么年轻,


却走得这么早……


在他活着的56年里,


他几乎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


他把生命的每一秒都掰成两半用,


把自己所学所知都倾囊相授,


把自己所学所知都奉献给祖国……


153734391086290585.JPEG


他是真正的大国脊梁,


却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


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妻子说:过去一家三口,分居三地。


儿子在北京上大学,


他常年在青藏高原科考,


家里经常就我一个人。


直到他病了,


一家人团聚在病房,


过了一段时期“温馨”日子。


可这样的“温馨”并没有长久,


他还是被病魔带走,


离开了她……



李德威骨灰将分别安葬


在青藏高原和老家麻城,


前者是他科考30年的地方……


为什么我们的祖国


变得成今天这样强大,


正是有千千万万个


像李德威这样的大国脊梁,


他们默默无闻奉献!


他们甘愿籍籍无名!


他们,已经做了


能为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所能做到的一切!


而我们,最应该做的事


就是让世人铭记他们的名字,


铭记他们的功勋!


153734391161988059.JPEG


李德威在青海


今天,请让我们用这篇缅怀他的文章,


为他点上蜡烛,


送他,最后一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83

帖子

23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59
发表于 2018-9-20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日报
【今天,为他们发条微博,致敬中国科学家[心]】9月14日,年仅56岁的构造地质学家李德威因病逝世,病危之际,他写下对祖国的祝愿“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除了李德威,还有许许多多科学家怀揣一颗报国之心,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了我国的科研事业,挺起中国崛起的脊梁↓↓一起转发,向中国科学家致敬! ​​​​

    李德威教授默默无闻不问功名,献身科学和真理,是民族的脊梁。一路走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3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6
发表于 2018-9-20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之脊梁,深切缅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7

帖子

11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8
发表于 2018-9-20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切缅怀李德威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

帖子

29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4
发表于 2018-9-20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中国脊梁,深切缅怀李德威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2

帖子

4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1
发表于 2018-9-20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巨星陨落,深切缅怀李德威教授!国家需要你这样的大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2

帖子

6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1
发表于 2018-9-20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不认识,看了李德威教授简介。感动。深深缅怀李德威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

帖子

12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9
发表于 2018-9-20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李德威教授是国人的骄傲!病魔无情,脊梁陨落,深切缅怀李德威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4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8
发表于 2018-9-20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噬血细胞综合症。。。。  李教授一路走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0
发表于 2018-9-20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缅怀李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

帖子

11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发表于 2018-9-20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好难过,李教授为了国家那么努力,噬血细胞综合征那么无情,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28

帖子

7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70
QQ
发表于 2018-9-20 20: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教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噬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8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2
发表于 2018-9-20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失栋梁。。。  默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热门推荐
22岁不移植怕复发,移植怕风险,最近一次1月6号做的化疗,如下检查结果
22岁不移植怕复发,移植怕风险,最近一次1
病理没说慢活eb,有点看不懂,大佬们帮忙看看。也请大佬看下上个帖子
孩子4月28号感染新冠发烧,怀疑噬血复发,这是今天的检查报告
孩子4月28号感染新冠发烧,怀疑噬血复发,
孩子4月28号感染新冠,发烧五天,第五天用了地米加芦可替尼,体温稳定,后来住院几天
24岁慢活eb二疗后,第二、三周血象持续低迷,有遇到同样情况的吗?
24岁慢活eb二疗后,第二、三周血象持续低迷
大家好,我是小敏,现在在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治疗慢活eb,方案是米托蒽醌+门冬+
请帮我看看孩子基因点位是什么意思?
请帮我看看孩子基因点位是什么意思?
基因点位是什么意思?
基因检测报告出来了
基因检测报告出来了
12岁孩子的基因检测报告出来了,大佬们帮我看看,这是什么情况啊,看不懂
4岁eb病毒噬血12周复查评估结果,请大佬们看看(停疗服芦可)
4岁eb病毒噬血12周复查评估结果,请大佬们
孩子2月初确诊,2月底在别的医院查了eb病毒全血转阴,没有查血浆。3月10日换医院治疗
22岁,23年传单一年后全血仍阳性(期间未复查)
22岁,23年传单一年后全血仍阳性(期间未复
2023年8月份感染ebv后确诊传单入院治疗一周后转阴、肝脾肿大消退、体温监测正常
25岁eb噬血,请问下面两个供体符合移植条件吗?
25岁eb噬血,请问下面两个供体符合移植条件
目前父亲的结果还没出,然后还有基因检测报告,也请求大佬看一下
蚊子叮咬的图片,正常吗?是不是慢活eb的表现?
蚊子叮咬的图片,正常吗?是不是慢活eb的表
蚊子叮咬的图片,正常吗?
请大神帮忙看看7岁女儿基因报告,感谢!!
请大神帮忙看看7岁女儿基因报告,感谢!!
请大声帮忙看下基因报告,万分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工作号
191-5015-3817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免责声明: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病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Powered by HLHHOME.COM! X3.4 © 2001-2019 噬血细胞综合征之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