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登录

噬血细胞综合征之家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侍者

关于 日本医学医院 对 NK型慢活EB 的治疗(四)

[复制链接]

8

主题

98

帖子

15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53
 楼主| 发表于 2021-2-2 21: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
诺诺妈妈 发表于 2021-2-2 20:43
抗病毒药加丙球和目前停免疫抑制剂没有冲突,你考虑下,可以建议医生用用看,毕竟这个建议对孩子本身的伤 ...

那我明白了,抗病毒药我家一直吃着的,明天跟医生谈谈看看能不能用丙球。我估计他要跟他身后的治疗团队商量后才能确定用不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98

帖子

15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53
 楼主| 发表于 2021-2-2 21: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
润钰珠宝~爱登堡 发表于 2021-2-2 21:02
既然这样,那只能说:加油,祝平安

谢谢,希望能平安度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1

帖子

8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83
发表于 2021-2-2 22: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浙江宁波
减免疫抑制剂应该还是有效的。我们当时EB阴转阳减停免疫抑制剂药就转阴了,而且我们当时只用0.1量。但是你们全血一直是阳不知效果怎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98

帖子

15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53
 楼主| 发表于 2021-2-2 22: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
安安 发表于 2021-2-2 22:01
减免疫抑制剂应该还是有效的。我们当时EB阴转阳减停免疫抑制剂药就转阴了,而且我们当时只用0.1量。但是你 ...

是的,所以医生认为一直病毒阳性,应该是复发了。希望停掉免疫抑制剂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1298

帖子

427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78
发表于 2021-2-3 09: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辽宁沈阳
eb我不太懂,来给你加油的,会好起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98

帖子

15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53
 楼主| 发表于 2021-2-3 0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
小样 发表于 2021-2-3 09:03
eb我不太懂,来给你加油的,会好起来的

谢谢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4

帖子

329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95
发表于 2021-2-3 10: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河北唐山
此类情况下监测全血和单个核细胞内的,尤其各淋巴细胞亚群内的病毒核酸拷贝数更有意义。人体免疫球蛋白可以起到一定的抗体中和作为,cd20单抗只能清扫cd20表达b细胞内的病毒载荷,vp16的细胞毒性作用可能清扫一部分淋巴细胞内的病毒,并抑制免疫偏离,但这些对于关键性的细胞免疫功能作用都不大。ctl疗法有几年了,理论可行,但回输后的cd8往往受宿主免疫系统,免疫微环境影响较大,因为可能没有同时建立持续的活化通道,这一点和car-t不同,所以临床数据效果并不理想突出。eb病毒免疫逃逸与嗅探功能十分完备强大,所以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往往是一个较长期的挑战,应该在减低病毒载量的前提下,积极恢复细胞免疫功能,除了回输,可以看看天然与获得性免疫检查点类药物,同时还需要考虑抗宿主反应和病毒抗性之间的平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8

帖子

392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23
发表于 2021-2-3 11: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江苏苏州
矮油大叔kevin 发表于 2021-2-3 10:01
此类情况下监测全血和单个核细胞内的,尤其各淋巴细胞亚群内的病毒核酸拷贝数更有意义。人体免疫球蛋白可以 ...

点个赞,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98

帖子

15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53
 楼主| 发表于 2021-2-3 12: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
矮油大叔kevin 发表于 2021-2-3 10:01
此类情况下监测全血和单个核细胞内的,尤其各淋巴细胞亚群内的病毒核酸拷贝数更有意义。人体免疫球蛋白可以 ...

谢谢大神回复。今天又找医生谈了一下,跟您说的差不多,他现在只在乎单个核细胞内的病毒拷贝数和全血病毒量,至于血浆和骨髓内的病毒量不考虑。首先停掉免疫抑制剂,如果病毒数不再增长或有所下降的的话,给予患者一定的免疫恢复时间,并不急于淋巴细胞回输。但是如果病毒急速增加或者出现发烧、脏器功能受损的情况,就需要尽快回输或者进行化疗为二次移植做准备。我家现在的情况会像哪个方向发展他也没有办法预测,只有在出现症状的情况下具体治疗。至于丙球,只在出现感染或者IgG低下的时候用,现阶段不用,对于NK细胞感染丙球意义不大。想问下大神,停掉免疫抑制剂后,如何尽快恢复免疫力?还有像我家这种情况最坏的结果真的需要二次移植么?还有供者是eb未感染,是不是对移植后清除病毒有影响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4

帖子

329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95
发表于 2021-2-3 18: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
侍者 发表于 2021-2-3 12:59
谢谢大神回复。今天又找医生谈了一下,跟您说的差不多,他现在只在乎单个核细胞内的病毒拷贝数和全血病毒 ...

没有明显排异,可以停了免疫抑制剂,按时监测病毒核酸和抗体滴度变化。如果可以的话,再检测看看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细胞因子,以及nk细胞,胞毒t细胞的功能变化,这也是目前可以检测的免疫指标了,根据指标分析一下免疫功能的情况,再选择如何处置。供者提供的是干细胞,不是有病毒抗性的记忆t细胞,所以供者是否有eb病毒感染应该意义不大,只要供者的干细胞分化出的免疫细胞能有识别清楚病毒的功能就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98

帖子

15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53
 楼主| 发表于 2021-2-3 1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
矮油大叔kevin 发表于 2021-2-3 18:58
没有明显排异,可以停了免疫抑制剂,按时监测病毒核酸和抗体滴度变化。如果可以的话,再检测看看淋巴细胞 ...

您说的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指的是这个么?看不太明白,只知道结果是NK细胞感染。
616732AB-D33E-4252-AC07-E5572F39DE01.jpeg
616732AB-D33E-4252-AC07-E5572F39DE01.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热门推荐
移植后他克莫司和环孢素都不耐受,怎么办?
移植后他克莫司和环孢素都不耐受,怎么办?
病人现在是在航天中心医院,回输第47天,之前用了他克莫司后,肌酐190多,肝功,胆红
网络信息时代,噬血与慢活EB新病友该如何选择医生? ——  病友吹牛传
网络信息时代,噬血与慢活EB新病友该如何选
今天这个话题,是非常敏感的。 这一年中,有较少的新病友给我分享网
54岁,移植后的eb病毒检查
54岁,移植后的eb病毒检查
各位大佬帮忙看看这项结果如何?
生命的重生之旅,41岁成人移植1000+天  —— 我来分享我家人的故事!
生命的重生之旅,41岁成人移植1000+天 —
2021年12月25日,本应是充满温馨与欢笑的圣诞,命运却给我们家开了个残酷的玩
山东43岁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患者(皮肤型),三岁发病,近40年病史的简要记录
山东43岁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患者(皮肤型
今年是2022年了,我已经43岁了,就简单的说说病史吧。父母说从我从小时候的三
8岁eb病毒三年了载量高,反复发烧
8岁eb病毒三年了载量高,反复发烧
我儿子8岁,三年前确诊传单,高烧,39.8,淋巴结肿大,嗓子有痰红肿,眼睛肿,治疗后
3岁8个月eb引起噬血综合征,出院后北儿第三次的复查
3岁8个月eb引起噬血综合征,出院后北儿第三
现在所有药都停了,平时体温基本都正常,就是孩子很容易出汗,怕热,一出汗的时候体温
移植病人出仓到普通病房的环消和病人护理  ——  家属的经验分享
移植病人出仓到普通病房的环消和病人护理
以上仅是我家个人的环消和护理的经验分享, 因为每个病人情况不同,可能
噬血细胞综合征移植后两年
噬血细胞综合征移植后两年
孩子移植后两年了,过程中很顺利,两年大查了医生说都挺好的,但是我自己还是有些疑问
急!8岁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穿刺结果显示eb病毒阳性
急!8岁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及全身淋巴结肿大
我家8岁孩子,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目前颈部淋巴结穿刺结果e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工作号
191-5015-3817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免责声明:任何对疾病的经验交流或意见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病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病友诊治请以临床医生医嘱为准!

Powered by HLHHOME.COM! X3.4 © 2001-2019 噬血细胞综合征之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