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登录

噬血细胞综合征之家

查看: 7615|回复: 5

PIK3CD 基因突变致 PI3K-δ 过度活化综合征 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复制链接]

26

主题

856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071
发表于 2021-6-16 10: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云南
       临床儿科杂志 第 37 卷第 4 期 2019 年 4 月 J Clin Pediatr Vol.37 No.4 Apr. 2019

       郑 静 肖阳阳 刘利群 李杏芳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湖南长沙 410011)

     ( 本文用于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最新的科普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PIK3CD 基因突变已发现与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疾病存在一定关联性。此基因点致病,有概率造成免疫缺陷的病人EB病毒持续复制,病友群也有多例此基因点致病性突变的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的病友,从幼儿至成人跨阶段的存在。


      摘要: 目的 了解PI 3 K-δ过度活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方法 回顾分析1例PI 3 K-δ过度活化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男,3岁10个月,反复呼吸道感染,肝脾肿大,发育落后。提取患儿及父母外周血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及Sanger验证,证实患儿PIK3CD基因存在错义变异c. 3061 G>A(E1021 K),先证者父母PIK3CD基因均未发现上述变异,为新生变异。该突变使PIK3CD基因发生功能获得性突变,导致编码的p110δ活性增强,PI3K-PIP3-AKT-mTOR信号通路过度激活,诱导细胞分化增殖,致疾病发生,为致病性突变。结论 PI 3 K-δ过度活化综合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免疫缺陷病,基因检测可协助诊断。

      关键词: PI 3 K-δ过度活化综合征; 全外显子组测序法; 基因突变

      PI3K-δ 过度活化综合征(activated PI3K-δsyndrome,APDS)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免疫缺陷病,以反复呼吸道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和/或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APDS的报道较少,本文回顾分析1例APDS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患儿,男,3岁10个月。因发现腹部膨隆3年余,咳嗽、喘憋1月余,加重2天收入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出生后即发现腹部膨隆,1岁时曾至外院就诊,诊治经过不详。此后患儿多次因“肺炎”住院时发现肝脾肿大。入院前1个月出现咳嗽、咳痰、喘憋、发绀,入院前2天症状加重,以“肝脾肿大原因待查,肺炎”收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患儿既往因肺部感染多次住院治疗,多次输注丙种球蛋白。出生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入院体格检查:心率134次/min,呼吸33次/min,身高84 cm,头围47 cm,体质量12 kg;患儿不能独走,不会言语,仅能听懂简单指令及用手指物;端坐位,颈部扪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咽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吸气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糙,闻及细湿性啰音;腹部膨隆,脐部突出,肝右肋缘下7 cm、剑突下6 cm,脾脏Ⅰ线7 cm、Ⅱ线4.5 cm,质软;四肢肌张力略低,病理征、脑膜刺激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53×109/L,红细胞2.97×1012/L,血红蛋白72 g/L,血小板94×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3.29×109/L,淋巴细胞计数1.55×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0.172×1012 /L;IgG 8.14 g/L,IgA0.27 g/L,IgM 11.2 g/L,IgE 0.31 g/L;淋巴细胞亚群中T淋巴细胞75%、绝对计数707个/μL,CD4+淋巴细胞40%、绝对计数385个/μL,CD8+淋巴细胞33%、绝对计数314个/μL,B淋巴细胞16%、绝对计数314个μ/L,NK细胞8%、绝对计数72个/μL;降钙素0.178 ng/mL;血沉61 mm/h;EB病毒IgM阳性,EBV-DNA拷贝数低于检测下限;血清铁4 μmol/L,铁蛋白22.97 ng/mL;肺泡灌洗液培养白色念珠菌(+)。肺部CT示双肺多发渗出性病变,右侧少量气胸,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图1)。腹部CT示肝脾弥漫性增大,腹膜后多发小或稍大淋巴结,少量腹腔积液,双侧睾丸鞘膜腔积液。头颅MR示少许脑白质病变,侧脑室稍扩张,发育迟缓或延迟。血红蛋白电泳、溶血全套、结缔组织全套、G试验、GM试验、血培养、尿培养及骨髓细胞学检查无异常。


1623811266(1).png



       患儿因入院时肺部感染重,予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阿糖腺苷及氟康唑抗感染等治疗,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免疫功能相关检查,怀疑高IgM综合征可能,加用复方磺胺甲噁唑预防卡氏肺囊虫感染。

       征得家属知情同意后,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各 2 mL 提取基因组 DNA。首先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PIK3CD基因存在c. 3061 G>A(E1021K)点突变,为错义突变。先证者父母PIK3CD基因均未发现上述变异,该变异为新生变异(图2)。结合患儿临床症状及基因检测结果,诊断APDS。出院后随访2个月,发生肺炎3次。


       2、讨论

       APDS最初于2013年报道[1],是因PIK3CD基因突变导致的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国外共报道48例患者,来自24个家庭,其中29例为c. 3061 G>A(E 1021 K)点突变[1-5]。国内只有15例较大样本数的病例报道以及一些零星报道[6]。APDS以反复呼吸道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CMV和/或EBV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儿有自身免疫现象及淋巴瘤[2, 7]。免疫表型为CD 8+T细胞及CD 4+T细胞数量减少,以幼稚性CD 4 +T细胞减少为主,过渡B细胞及终末分化的效应记忆CD 8 + T 细胞增加。IgM水平升高,IgG及IgA水平正常或降低。目前确诊依靠基因检测。本例患儿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基因检测证实PIK3CD基因c.3061G>A(E1021K)点突变,符合APDS诊断。

1623811460(1).png




       PIK3CD基因发生功能获得性(gain of function,GOF)突变可导致编码的 p 110 δ活性增强,PI 3 KPIP3 -AKT-mTOR信号通路过度激活,诱导细胞分化增殖,从而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导致疾病发生[ 1 , 8 ]。APDS的临床及免疫表型具有可变性,病情轻者至成年无症状,重者儿童期即可出现致死性的免疫缺陷。最常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免疫失调。国外大宗病例报道显示,98%患儿存在反复呼吸道感染,以肺炎、支气管扩张及上呼吸道感染较常见[3]。APDS患者感染病原包括细菌、病毒,少部分有真菌感染。感染的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常见,病毒感染常见于疱疹病毒、EBV和CMV等。本例患儿肺泡灌洗液培养提示白色念珠菌生长,但菌量较少。几乎所有APDS患者均存在良性淋巴组织增生(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9],淋巴结肿大常在 1 岁内发生,为持续性或复发性,常局限于感染部位,典型的淋巴组织病理活检为生发中心增多,滤泡高度增生。34 %的APDS患者存在自身免疫现象,以免疫性血细胞减少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较常见,其中免疫性血细胞减少包括Coombs阳性的溶血性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本例患儿虽存在贫血,但并非溶血性贫血,考虑可能与长期营养不良有关。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肾小球肾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甲状腺炎和硬化性胆管炎多见[3]。本例患儿目前暂未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20 %~ 30 %患者可出现发育延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PIK 3活性失调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影响有关[10]。本例患儿生长发育明显落后,就诊时身高、体质量均小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生长曲线的第3百分位值[11],语言及运动均发育落后,头颅MR检查也提示发育延迟。

       由于APDS的临床表现变异较大,根据其临床及免疫学特点易误诊为高IgM综合征、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以及其他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本例患儿于来院就诊时,因其临床症状及免疫学特点考虑高IgM综合征,但血清IgA、IgG及IgE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故高IgM综合征不能确诊。虽然两者具有相似的免疫表型,但发病机制及致病基因不同。高IgM综合征易发生机会感染,如卡氏肺囊虫、弓形虫感染等。高IgM综合征系B细胞晚期发育受阻所致,CD 40 L/CD 40信号转导障碍或B细胞内在缺陷均可导致发病,常见的致病基因包括CD 40 L、CD 40、AID和UNG等[ 12 ]。本例患儿最终通过基因检测排除高IgM综合征。


       随着对 PI 3 K-PIP 3 -AKT-mTOR 信号通路的认识,APDS治疗药物主要集中在该信号通路重要分子的生物抑制剂上。现阶段有2种药物,一是雷帕霉素,直接靶向 mTOR,抑制 PI 3 K 通路的下游,是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特异性治疗方法之一[2];二是p 110δ小分子抑制剂,干扰PI3K合成,抑制PI3K通路的上游。除此之外,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HSCT)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案。国外已有HSCT成功的案例报道,但是不能忽视其严重的并发症及较高的死亡率[3]。早期规律输注丙种球蛋白对减少呼吸道感染有一定帮助,但并不能改善患者生长发育延迟。




参考文献:

[1] Angulo I, Vadas O, Garcon F, et al.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delta gene mutation predisposes to respiratory infection andairway damage [J]. Science, 2013, 342(6160): 866-871.

[2] Lucas CL, Kuehn HS, Zhao F, et al. Dominant-activatinggermline mutations in the gene encoding the PI(3)K catalyticsubunit p110delta result in T cell senescence and humanimmunodeficiency [J]. Nat Immunol, 2014, 15(1): 88-97.

[3] Coulter TI, Chandra A, Bacon CM, et al. Clinical spectrumand features of activated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deltasyndrome: a large patient cohort study [J]. J Allergy ClinImmunol, 2017, 139(2): 597-606.

[4] Kracker S, Curtis J, Ibrahim MA, et al. Occurrence of B-celllymphomas in patients with activated phosphoinositide3-kinase delta syndrome [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4,134(1): 233-236.

[5] Elgizouli M, Lowe DM, Speckmann C, et al. ActivatingPI3Kdelta mutations in a cohort of 669 patients with primaryimmunodeficiency [J]. Clin Exp Immunol, 2016, 183(2):221-229.

[6] 唐文静 , 王薇 , 罗颖 , 等 . PIK3CD 基因突变致 PI3Kδ 过度活化综合征临床及免疫学特点分析 [J]. 中华儿科杂志 ,2017, (1): 19-24.

[7] Crank MC, Grossman JK, Moir S, et al. Mutations inPIK3CD can cause hyper IgM syndrome (HIGM) associatedwith increased cancer susceptibility [J]. J Clin Immunol,2014, 34(3): 272-276.

[8] Burke JE, Vadas O, Berndt A, et al. Dynamics of the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p110delta interaction with p85alphaand membranes reveals aspects of regulation distinct fromp110alpha [J]. Structure, 2011, 19(8): 1127-1137.

[9] Lucas CL, Chandra A, Nejentsev S, et al. PI3Kdelta andprimary immunodeficiencies [J]. Nat Rev Immunol, 2016,16(11): 702-714.

[10] Notarangelo LD, Fleisher TA. Targeted strategies directed atthe molecular defect: toward precision medicine for select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orders [J]. J Allergy ClinImmunol, 2017, 139(3): 715-723.

[11] 首都儿科研究所 . 2015 年中国九市七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 [J]. 中华儿科杂志 , 2018, 56(3): 192-199.

[12] Davies EG, Thrasher AJ. Update on the hyper immunoglobulinM syndromes [J]. Br J Haematol, 2010, 149(2): 167-180.

(收稿日期:2018 - 09 - 19 )

(本文编辑:蔡虹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856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071
 楼主| 发表于 2021-6-16 10: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云南
菜总6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04

帖子

512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21
发表于 2021-6-16 16: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江苏苏州
菜总6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772

帖子

835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50
发表于 2021-6-16 16: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91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542
发表于 2021-6-16 17: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北京
蔡总6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7010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588
发表于 2021-6-16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山东青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热门推荐
25岁,急性eb噬血一疗结束18天,想问问各位一疗的效果?
25岁,急性eb噬血一疗结束18天,想问问各位
因为明天就要出院做petct,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入院,所以有点担心想问问各位大佬
请帮我看看孩子基因点位是什么意思?
请帮我看看孩子基因点位是什么意思?
基因点位是什么意思?
8岁女童EB病毒引起的噬血细胞综合征,各位看看好治吗?
8岁女童EB病毒引起的噬血细胞综合征,各位
孩子发烧5天,4月23日入住武汉同济ICU,第二天确诊,住进去一天用正常剂量甲泼尼龙和
成人传单之后一年复查,亚群感染t细胞了
成人传单之后一年复查,亚群感染t细胞了
23岁,穿孔素有问题,eb病毒亚群t细胞也被感染了,这是慢活eb?
孩子4月28号感染新冠发烧,怀疑噬血复发,这是今天的检查报告
孩子4月28号感染新冠发烧,怀疑噬血复发,
孩子4月28号感染新冠,发烧五天,第五天用了地米加芦可替尼,体温稳定,后来住院几天
24岁慢活eb二疗后,第二、三周血象持续低迷,有遇到同样情况的吗?
24岁慢活eb二疗后,第二、三周血象持续低迷
大家好,我是小敏,现在在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治疗慢活eb,方案是米托蒽醌+门冬+
22岁不移植怕复发,移植怕风险,最近一次1月6号做的化疗,如下检查结果
22岁不移植怕复发,移植怕风险,最近一次1
病理没说慢活eb,有点看不懂,大佬们帮忙看看。也请大佬看下上个帖子
基因检测报告出来了
基因检测报告出来了
12岁孩子的基因检测报告出来了,大佬们帮我看看,这是什么情况啊,看不懂
4岁eb病毒噬血12周复查评估结果,请大佬们看看(停疗服芦可)
4岁eb病毒噬血12周复查评估结果,请大佬们
孩子2月初确诊,2月底在别的医院查了eb病毒全血转阴,没有查血浆。3月10日换医院治疗
22岁,23年传单一年后全血仍阳性(期间未复查)
22岁,23年传单一年后全血仍阳性(期间未复
2023年8月份感染ebv后确诊传单入院治疗一周后转阴、肝脾肿大消退、体温监测正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工作号
191-5015-3817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免责声明: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病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Powered by HLHHOME.COM! X3.4 © 2001-2019 噬血细胞综合征之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