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登录

噬血细胞综合征之家

查看: 5364|回复: 6

黑热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 —— 知识理论

[复制链接]

8

主题

160

帖子

101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10
QQ
发表于 2019-1-10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选自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6,39(10)


病历摘要

      患者男,19岁,青海人,主因"反复发热10月余,伴畏寒、寒战"入院治疗,体温波动于38~40 ℃之间,患者10个月前开始出现发热,于当地县医院抗炎治疗后好转(具体不详),7个月前再次发热,当地医院仍给予抗炎并好转,5个月前再度无规律发热,转入当地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入院检查:脾脏增大甲乙线12 cm,甲丙线14 cm。查血常规:WBC 2.51×109/L,HGB 70 g/L,PLT 63×109/L;生化:ALT 133 U/L,AST 103 U/L,TG 1.41 mmol/L,LDH 1 093 U/L;铁蛋白:1 069 μg/L;纤维蛋白原:1.547 g/L。腹部CT示脾大,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骨髓细胞学检查发现粒系轻度左移,片尾易见网状细胞吞噬血小板;EBV、CMV等抗体均为阴性,ANA 1∶320,ENA弱阳性。

       诊疗经过:因满足发热、脾肿大肝损伤、外周血两系以上血细胞降低、铁蛋白≥ 500 ng/ml、骨髓有噬血现象及出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诊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给予甲强龙5 d(具体剂量不详)、强的松维持并逐渐减量等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体温、外周血三系及肝功能恢复正常,但脾脏未见缩小,随后强的松减量至10 mg/d时再次出现发热,查全血细胞进行性减少,最低WBC 0.78×109/L,HGB 46 g/L,PLT 31×109/L,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升高,铁蛋白>1 500 μg/L,再次入当地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给予依托泊苷100 mg每周两次(共5次)+强的松60 mg/d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体温正常,复查WBC 2.57×109/L,HGB 77 g/L,PLT 79×109/L,转氨酶下降,脾脏略有缩小。

       出院3 d后再次出现发热,此时强的松60 mg/d维持,但全血细胞再次进行性减少,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升高,铁蛋白仍>1 500 μg/L,给予环孢菌素加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再次好转,体温正常,外周血三系恢复至正常低限,转氨酶正常后又出院。

       出院后强的松50 mg/d、环孢霉素200 mg/d维持,1周后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7.5~38.0 ℃,均于凌晨4~5时出现,无畏寒、寒战,遂转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患者自述近几个月以来体重下降约8 kg,食欲睡眠不佳,查脾脏肋下4横指,血常规WBC 2.7×109/L,HGB 81 g/L,PLT 106×109/L,谷丙及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正常,TG 1.02 mmol/L,Fbg 3.82 g/L,铁蛋白863 μg/L,NK细胞活性:7.4%,sCD25:2 907 U/ml,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同时行进一步检查,PET/CT:中央及外周骨髓代谢活性弥漫性增高,SUVmax 3.5,肝脾肿大并脾脏代谢活性略增高,SUVmax 3.3,考虑继发性增生改变;ANA、ENA、ANCA均正常;血培养、痰培养、G试验、Gm试验、结核抗体均阴性。

       复查骨穿:提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M∶E=1.98∶1,粒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中幼粒比例增高(9%),易见中性粒细胞胞浆颗粒明显增粗;红系增生活跃,晚红比例增高(19%),各阶段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巨核系统增生活跃,涂片(4.5 cm2)可见巨核40个,幼巨核2个,颗粒巨核21个,产板巨核12个,裸核5个;可见组织细胞、巨噬细胞增多,噬血细胞片中易见巨噬细胞吞噬异常胞体现象(,),并易见该类胞体大量分布于细胞外。骨髓形态学结论提示涂片中较易见巨噬细胞,巨噬细胞中含有大量L-D小体(,)。


be2dc251c69a40788e02c8169571ba0e_th.jpeg

      图1

      涂片可见吞噬细胞吞噬杆状核粒细胞(×1 000)

      图2

      涂片可见吞噬细胞吞噬幼红细胞及血小板(×1 000)

      图3

      骨髓涂片可见大量L-D小体聚集(×1 000)

      图4

      骨髓涂片大量L-D小体散在(×1 000)
      杜氏利曼原虫抗体检查:阳性。
      临床诊断:黑热病,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病例讨论

       临床上符合骨髓穿刺要求的患者,若其骨髓涂片中发现噬血现象,且满足:(1)发热;(2)脾肿大;(3)外周血两系以上血细胞降低;(4)铁蛋白≥500 ng/ml;(5)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6)NK细胞活性降低;(7)sCD25明显升高,等其中的4条以上可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但我们需要考虑这种噬血现象是否源于包括肿瘤、药物、寄生虫感染等原发病继发而来,尤其当骨髓出现噬血的患者不满足上述4条及以上时,更应考虑继发噬血的可能。本例黑热病患者前期在外院骨髓穿刺后并未发现病原体,却因满足发热、脾肿大肝损伤、外周血两系以上血细胞降低、铁蛋白≥500 ng/ml、骨髓有噬血现象及出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诊为噬血细胞综合征,但采取针对性治疗后,效果不佳,且患者曾接受抗炎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故不除外药物引发噬血的可能。

       此外,包括结核、脾亢、恶组、多发性骨髓瘤等在内的很多疾病,其病患症状与体征与黑热病有交叉,且实验室骨髓涂片检查均可出现噬血现象,容易混淆,所以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过程中,找到关键病原体至关重要。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该病在临床上相对罕见,比较容易漏诊或误诊,目前在我国新疆、甘肃和四川等地区较为多见,占全国新发病人数90%以上[]。黑热病的诊断通常要对患者的骨髓、脾或淋巴结进行穿刺,找到利什曼原虫才能确诊,这些穿刺部位当中,脾脏易出血,并非穿刺首选,而淋巴结通常待肿大改变时才可能引起重视,骨髓恰恰是个相对容易取材的部位,具可操作性及检出率较高的特点,但不少疾病的确诊需要随病程进展,反复穿刺才可能有阳性发现,本篇所介绍病患前后多次骨髓穿刺,最后于我院血液科及血液室骨穿涂片中找到一定比例巨噬细胞,且巨噬细胞含大量L-D小体,才明确诊断为黑热病。

       本病四季均可发病,儿童和青年为主要发病人群,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该病是全球最被忽视的传染病之一[,]。病原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分为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期。它们在传播中的分布方式如下:宿主(无鞭毛体)到白蛉胃部(前鞭毛体)再到人的吞噬细胞(无鞭毛体),即通过白蛉传播,患者和病犬均可作为传染源,虫体进入人体后除小部分杜利体被中性粒细胞吞噬杀灭,其余大部分经吞噬细胞进入细胞内繁殖,造成细胞破溃,随后虫体又被其他吞噬细胞吞噬,导致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大量增生,病患可出现持续发热、肝脾及淋巴结增大和骨髓侵蚀性损害[]。


      鉴别诊断

      实验室在通过骨髓涂片诊断黑热病的过程中,应注意利杜体(Leishman-Donovan body)与组织胞浆菌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进行鉴别,根据文献[]报道,此三种病原菌的病原学特点如下:

       1.利什曼原虫:

       属原虫,2. 9~4. 0 μm,圆形或卵圆形胞体内可见清晰的紫红色动基体。病原学培养7~10 d可见前鞭毛体。PAS法染色胞膜不着色或着色不明显,胞浆内容物为红色,较胞膜深而明显。

       2.组织胞浆菌:

       属真菌,3~5 μm,一端稍圆,一端稍尖,部分区域形似荚膜,芽孢繁殖,可见出芽现象,形成单个窄颈芽孢。25 ℃培养,2~3周可见表面有棘突孢子。PAS法染色胞壁红色且清楚,胞浆不着色。

       3.马尔尼菲青霉菌:

       属真菌,分裂繁殖,腊肠型细胞和横隔是其特征。2~8 μm,长圆形或腊肠型。25 ℃培养2~3 d可见青霉菌类的分枝及孢子链,PAS染色胞壁红色且清楚,胞浆不着色。

       本例患者为男性青年,与文献报道相符,且临床主要表现为:(1)不规则反复发热,体温最高可达40 ℃以上;(2)脾大肝损伤;(3)血常规三系减少;(4)短时间内体重下降明显;(5)合并噬血时,按常规原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治疗,效果不佳。通过骨髓穿刺找到病原体后明确诊断黑热病,治疗应首选五价葡萄糖锑钠[],无效或缺乏锑剂药物时可选用两性霉素B等,且后者对组织胞浆菌和马尔尼菲青霉菌均有效。经正规治疗绝大部分黑热病患者均可治愈,本例病患同时合并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虽不能明确是否由药物或是寄生虫导致,但患者经两性霉素B与葡萄糖酸锑钠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脾脏明显缩小,复查外周血三系回至正常范围、铁蛋白正常、NK细胞活性21.2%、sCD25347 U/ml、骨髓中未见L-D小体及噬血现象。嘱定期复查,一年后无复发即可视为治愈。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6,39(10)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

帖子

4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3
发表于 2019-1-10 18: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怎么治疗,继续按嗜血化疗,还是按黑热病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3

帖子

2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6
发表于 2019-1-10 18: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家宝宝就得了这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

帖子

4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3
发表于 2019-1-10 19: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小仙女 发表于 2019-1-10 18:50
我们家宝宝就得了这个

加我微信吧91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939

帖子

5744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资深病友

Rank: 8Rank: 8

积分
5744
发表于 2019-1-13 1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也是先控制噬血再灭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1306

帖子

426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66
发表于 2020-12-18 09: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

帖子

2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9
发表于 2022-8-25 22: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河南
这种是先治疗黑热病,后治疗噬血,还是治疗好黑热病,噬血直接就好了,还是压根没有得噬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热门推荐
23岁,基因检测报告PIK3CD杂合突变
23岁,基因检测报告PIK3CD杂合突变
看到两个地方有eb相关突变,这个是慢活和嗜血的指征吗?目前有问题的就是,成年人感染
消化道内窥镜病理活检结果,显示EBV偶见,是否仅为轻微的胃肠道累及?是否只能移植?
消化道内窥镜病理活检结果,显示EBV偶见,
5岁女孩,请大神帮忙看一下两次胃肠道内窥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否提示轻微感染,且胃
1岁8个月嗜血细胞综合症,伴EB病毒感染
1岁8个月嗜血细胞综合症,伴EB病毒感染
孩子刚开始发烧但是能退下去,后来高烧不退。孩子现在肝脾肿大,胰腺饱满,铁
7岁孩子EB病毒相关嗜血细胞综合征,化疗3次后的报告
7岁孩子EB病毒相关嗜血细胞综合征,化疗3次
我想让大家帮忙看看能保守治疗吗?现在体温正常,就是EB病毒转阴后又阳了还活动。现在
6岁EB病毒诱发嗜血,大出血ICU治疗14天后的院内报告
6岁EB病毒诱发嗜血,大出血ICU治疗14天后的
请各位大神帮我看看检查结果分析一下,基因检测已做,医生说排除基因遗传
15岁男孩初诊早期慢活eb,之后病理重新找张燕林会诊。烦请各位大佬解惑
15岁男孩初诊早期慢活eb,之后病理重新找张
15岁男孩因2024年4月低烧一周确诊传单,当地医院治疗5天,各项症状缓解出院,9月内一
移植后十个月,复查的日常报告。
移植后十个月,复查的日常报告。
移植后十个月了,球蛋白老是掉,中性粒也是,从上次去北京复查感冒后,这两指标就一直
小朋友传单两年后,咨询恢复的问题,是否能接种疫苗?
小朋友传单两年后,咨询恢复的问题,是否能
小朋友1岁5个月住院治疗传单。刚开始全血4次方。23年5月EB病毒DNA转阴。这次查的,又
6岁五个月女孩停药两年,是否可以打疫苗,复学?
6岁五个月女孩停药两年,是否可以打疫苗,
这周一就是2025年1.6号去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复查,想知道是否可以打疫苗,复
淋巴细胞亚群有点高,疫苗可以补吗?
淋巴细胞亚群有点高,疫苗可以补吗?
孩子三岁四个月,11个月的时候EB病毒相关嗜血,现在停药两年了,疫苗一直没敢接种,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工作号
191-5015-3817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免责声明: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病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Powered by HLHHOME.COM! X3.4 © 2001-2019 噬血细胞综合征之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